(《離騷》)
(1)《離騷》中表明作者“ ”,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
(2)《離騷》中寫自己雖崇尚美德約束自己,但仍然經(jīng)常遭到貶黜的句子是“ , ”。
(3)《離騷》中“ , ”兩句,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離騷》中用香草作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為德行高尚的句子是“ , ”。
(5)詩人怨恨楚懷王昏聵糊涂、輕信謠言的句子是“ , ”。
(6)《離騷》中表明自己因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誹謗的句子是“ , ”。
(7)《離騷》中寫自己所處的社會本來就是善于投機取巧、違背規(guī)矩的句子是“ , ”。
(8)《離騷》中表明當時社會中的人們違背準則,把茍合取悅別人奉為信條的句子是“ , ”。
(9)《離騷》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亂社會中煩悶失意、走投無路的句子是“ , ”。
(10)《離騷》中表明作者寧可死去,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的句子是“ , !”
(11)《離騷》中用大鳥和小鳥不合群來比喻說明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句子是“ , ”。
(12)《離騷》中用方圓不相合說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句子是“ ??? ?。俊?/span>
(13)《離騷》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賢為榜樣(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賢,寧死不失正義)的句子是“ , ”。
(14)《離騷》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責,不如隱退的句子是“ , ”。
(15)《離騷》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養(yǎng)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16)《離騷》中屈原表明即使沒有人了解自己也無所謂,只要自己內(nèi)心美好就可以的句子是“ , ”。
(17)《離騷》中屈原通過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長自己的佩帶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潔的句子是“ , ”。
(18)《離騷》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樂趣,而他窮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句子是“ , ”。
(19)《離騷》中用反問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會改變自己志向的句子是“ , ???”
(20)《離騷》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帶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純潔的品質(zhì)沒有虧損的句子是“ , ”。
(21)(2015·全國卷Ⅰ)在《離騷》中,屈原訴說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貶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堅定地表示:“ , ?!?/span>
(22)(2014·全國卷Ⅰ)屈原在《離騷》中表現(xiàn)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難生活,并因此流淚嘆息的名句是“ , ”。
答案:(1)寧溘死以流亡兮 (2)余雖好修姱以羈兮 謇朝誶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4)既替余以蕙兮 又申之以攬茝 (5)怨靈修之浩蕩兮 終不察夫民心 (6)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謠諑謂余以善淫 (7)固時俗之工巧兮 偭規(guī)矩而改錯 (8)背繩墨以追曲兮 競周容以為度 (9)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10)寧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11)鷙鳥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12)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異道而相安 (13)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14)進不入以離尤兮 退將復修吾初服 (15)制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 (16)不吾知其亦已兮 茍余情其信芳 (17)高余冠之岌岌兮 長余佩之陸離 (18)民生各有所樂兮 余獨好修以為?!?19)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豈余心之可懲 (20)芳與澤其雜糅兮 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 (21)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22)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蜀道難》)
(1)《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 !”
(2)《蜀道難》中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峻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3)《蜀道難》中“ , ”兩句寫急流和瀑布在千山萬壑間發(fā)出的巨大聲響,強調(diào)蜀道的山高路險。
(4)《蜀道難》運用夸張手法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是“ , ”。
(5)李白《蜀道難》中,運用夸張、襯托手法表現(xiàn)蜀道之高險的句子是“ , ”。
(6)《蜀道難》中表明蜀地歷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7)(2016·全國卷Ⅱ)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以感嘆的方式收束對蜀道兇險的描寫,轉(zhuǎn)入后文對人事的關注。
(8)李白《蜀道難》中用“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交代了蜀地最終打通道路的兩句是“ , ”。
(9)《蜀道難》中“ , ”兩句化用了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借古說今,暗寓了蜀道之難自古而然。
(1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寫出了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句子是“ , , ”。
(11)從李白《蜀道難》“ , , ”的長嘆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yè)難成的一聲嘆息。
答案:(1)難于上青天 (2)西當太白有鳥道 可以橫絕峨眉巔 (3)飛湍瀑流爭喧豗 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4)連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掛倚絕壁 (5)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猿猱欲度愁攀援 (6)爾來四萬八千歲 不與秦塞通人煙 (7)其險也如此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8)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9)所守或匪親 化為狼與豺 (10)劍閣崢嶸而崔嵬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11)蜀道之難 難于上青天 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錦瑟》《登高》)
(1)李商隱在《錦瑟》中表達自己內(nèi)心曾經(jīng)茫然的一句是“ ”。
(2)《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的詩句是“ , ”。
(3)李商隱的《錦瑟》中,“ , ”兩句,借用莊周夢蝶、杜鵑啼血的典故營造朦朧的意境。
(4)“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李商隱的《錦瑟》中“ , ”兩句用凄迷的筆觸委婉地寫出了追懷人生的理想與幻滅、相聚與分離的哀怨之情。
(5)《錦瑟》一詩的“ , ”兩句表現(xiàn)的這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詩人全部的情感。
(6)《錦瑟》一詩中回環(huán)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 ”。
答案:(1)只是當時已惘然 (2)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3)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4)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5)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6)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1)杜甫《登高》一詩中,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詩句是“ , ”。
(2)杜甫《登高》一詩中,寫遠望所見,用傳神之筆描寫落葉和長江氣勢的詩句是“ , ”。
(3)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獨之境,《登高》一詩對此有直接描述,這些詩句是“ , ”。
(4)杜甫《登高》一詩中,情景交融,意境曠達,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詩句是“ , ”。
(5)杜甫《登高》一詩道出郁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詩句是“ , ”。
答案:(1)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3)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4)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5)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虞美人》《念奴嬌·赤壁懷古》)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中運用對比手法,想象故國“ ”,只是自己的容顏已老。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中含蓄地表現(xiàn)出李煜對人生絕望的句子是“ ?。俊 ?。
(3)“明月”與“東風”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中用到這兩個意象的句子是“ , ”。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中運用對比手法,反襯出人生無常的句子是“ , ”。
(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中以水喻愁,將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
(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中一個詰問句驚心動魄,把李煜的愁悶劈空傾瀉下來,這個句子是“ ? ”,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暫無常之意。
答案:(1)雕欄玉砌應猶在 (2)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3)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4)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5)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6)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1)蘇軾在《念奴嬌(大江東去)》上片描寫了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其中“ ”一句從視覺角度來寫滔滔的江流。
(2)(2017·山東高考)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中“ , ”兩句,描寫了駭浪搏擊江岸的壯麗景色。
(3)(2015·全國卷Ⅰ)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中“ , ”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后面對歷史的緬懷。
(4)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中“ , ”一句描繪了周瑜的運籌帷幄。
(5)蘇軾在《念奴嬌(大江東去)》詞中表達詞人曠達之情的句子是“ , ”。
(6)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中,運用比喻修辭描寫赤壁古戰(zhàn)場的險要形勢的句子是“ , , ”。
(7)蘇軾在《念奴嬌(大江東去)》詞中既點題,又為周瑜出場營造聲勢的句子是“ , , ”。
(8)蘇軾在《念奴嬌(大江東去)》詞中具體描寫“江山如畫”之意的句子是“ , , ”。
(9)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中描寫赤壁戰(zhàn)場上,周瑜從容嫻雅、沉著應戰(zhàn)、指揮若定的儒將風度的句子是“ , , ”。
答案:(1)卷起千堆雪 (2)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杰 (4)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5)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6)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7)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8)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9)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上一篇:古典又新穎的作文素材(中)
下一篇:2020年高考情景默寫(一)